尽管大夏国在国内发展得蒸蒸日上,但边境的局势却再次变得紧张起来。在北方,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 —— 突厥,在新首领阿史那的带领下,开始频繁侵扰大夏国的边境。他们骑着快马,来去如风,掠夺边境百姓的财物和牲畜,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。
诗晗和逍遥深知突厥的威胁不能小觑。他们一方面加强边境的军事防御,派遣更多的军队驻守边境要塞,修建城墙和瞭望塔。同时,训练边境的百姓,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自卫技能,以便在突厥来袭时能够及时躲避和抵抗。另一方面,他们决定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。
诗晗派出了以礼部尚书王远为首的外交使团前往突厥。王远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,他深知外交谈判的技巧和重要性。使团带着丰厚的礼物,包括丝绸、茶叶、瓷器等大夏国的特产,希望能够与突厥进行和平谈判。
然而,突厥首领阿史那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。他对大夏国的礼物不屑一顾,反而提出了苛刻的条件。他要求大夏国割让边境的大片土地,并向突厥称臣纳贡。王远严词拒绝了这些无理要求,他向阿史那陈述了和平的好处,以及战争可能带来的后果。但阿史那不为所动,他将使团扣押在突厥营地,以此向大夏国施压。
消息传回京城,朝野震动。一些大臣主张立刻出兵攻打突厥,解救使团,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游牧民族。但诗晗和逍遥知道,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,一旦开战,双方都会有巨大的损失,而且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。
于是,他们决定采取迂回的外交策略。逍遥通过江湖上的朋友,联系上了突厥内部一些反对战争的部落首领。这些部落首领对阿史那的侵略行为也表示不满,他们希望能够与大夏国保持和平。逍遥与他们秘密会面,商讨合作的可能性。
同时,诗晗在国内积极准备应对战争的物资和兵力。她下令加大武器和粮草的生产,扩充军队。但她也没有放弃外交努力,她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,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阿史那的手中。信中她向阿史那阐述了大夏国的和平意愿,同时也警告他,如果继续执迷不悟,大夏国将不惜一战,而且必将让突厥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在各方的努力下,突厥内部出现了分歧。一些部落开始反对阿史那的战争决策,他们认为与大夏国开战对突厥并没有好处。而阿史那也感受到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,他开始重新考虑与大夏国的关系。
最终,在经过多轮艰难的谈判后,突厥释放了使团,双方达成了一项和平协议。突厥同意停止侵扰大夏国边境,大夏国则答应与突厥开展贸易,为突厥提供他们所需的物资。这场边境危机的化解,不仅展现了诗晗和逍遥在外交和军事上的智慧,也让大夏国在周边国家中赢得了更多的尊重,巩固了其在地区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