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阳在春天的天空中显得特别明亮,它用其温暖而强烈的光芒,唤醒着大地上的一切生命,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好与希望。为踏青的游人们带来了欢声笑语。
太平城北门刚开,十六辆马车鱼贯而出,沐浴着春天温煦的阳光,一路驶向长虫山,马蹄声过处,扬起一阵黄土的灰尘。
今天是楚景明提前约好,组织去长虫山春游踏青的日子,秦云一早就要店小二把马喂饱,套好马车,赶往北城门集合。
去往长虫山有两条路,可以走水路,往南城门翠湖畔古渡口,坐船绕城到长虫山下渡口,在渡口下船步行上长虫山。但时间长,步行远。
走陆路 ,从北城门,直接坐马车而出,一条官道,直接到长虫山,时间短,步行少。因为有女眷,所以一行人选择坐马车走陆路,边看风景边赶路。
秦云一个人自已驾着马车,出门前和秦五叔还在商量,秦五叔怕秦云一个人去不放心,想陪他一起去长虫山,直到秦云再三保证一定注意安全,而秦五叔也还有自已的事情要忙,坚持许久,最后还是秦云自已驾着马车动身出发,一个人前往北城门集合。
在北城门等候集合队伍时,楚景明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,这次出游踏青的人员,除了秦云一辆马车不是太平城人,其余人员都是太平城人,而且都是三辆马车。
排在前面的三辆马车是风月街风尘苑的关高阳及家丁和女眷,第二次位的三辆马车是太平城最大的粮商,沈家之子沈梦辰及家丁和女眷,第三位出城门的是太平城知县家公子萧兰成及家丁和女眷。
楚景明的三辆马车第四位置出城,除了家丁,还带上了雪舞楼的花魁清风姑娘和明月姑娘,两人同坐一辆马车。
秦云的马车跟在楚景明的车队后面,最后三辆马车是太平城最大的钱庄,白家的公子白玉树及家丁和女眷。
一行十六辆马车排着长队,浩浩荡荡的出了北城门,引起通过的百姓都停驻观望,这又是哪家的纨绔子弟,闲来无事,出去惹事生非啦!唯有守城门的知道,今天出去的人,非富即贵,惹不起。
秦云驾着马车,四处看看,在春天的阳光照耀下,万物复苏,蓬勃生长,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春天的大地绿意盎然,青青的草地上,一朵朵野花如同点点繁星。蝴蝶翩翩起舞,蜜蜂忙碌采蜜,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。
路旁的柳树枝叶正茂,不时有不知名的小鸟停在枝头,叽叽喳喳,远处传来耕牛的欢叫,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令秦云陶醉。梅岭也是这般温馨惬意。
长虫山有东南两条主要登山路线,南门路线较为陡峭,只能步行登山,适合喜欢挑战的游客;东门路线较为平缓,马车可以进到半山腰,再往上就只能步行。
这也是选择坐马车过来,而不是乘船的原因,十六辆马车依次进了上山的路,速度放慢下来,秦云也放任马车,跟着走。
秦云拉车的马是高大的好马,卸下车厢,就可以骑行驰骋疆场的好马。
一路尾随,一路观望,马车上的家丁和女眷们也纷纷从车帘车窗处露出头来,四处游览,路旁的树郁郁葱葱,不时有不知名的野花映入眼帘,粉的,白的,红的,让人看得应接不暇,山的深处偶尔传来几声悦耳动听的鸟鸣声。
家丁和女眷们也开始叽叽喳喳,一脸的兴奋与好奇,看到稀奇的还讨论起来,山上的鸟儿不知是受到了感染,还是惊吓,鸣叫声也近咯,而且多了起来。
前面马车的人探出头来 ,是明月姑娘,回头看到秦云一个人自已驾着马车,有点疑惑,又释然。秦云朝着她点点头,算是打招呼吧!
马车上又探出一个娇美的面容来,是雪舞楼的清风姑娘,朝秦云微笑着点点头,两人同坐一辆马车,秦云也点点头回应。
这清风姑娘秦云只是在那晚见过,但还是带着面纱,见不得仔细,如今一见,确实容颜如晨曦初露,明媚而温婉,令人一见难忘。
难怪万天磊念念不忘,而又不得,这娇容面魇怎么看得上那大老粗弥勒佛呢,这不是银子的事,青楼女子自有青楼女子的傲气。虽不能和名家相比放皇帝的鸽子,但清风姑娘在太平城也是首屈一指的花魁。
上山的速度慢,好在两旁的风景优美迷人,有些车上的家丁跳下车来,一边路上看看摘朵野花,一边跟着马车走,还不时在路上打闹,也不显得寂寞无聊。
不知是哪辆马车上传来唱曲声,声音娇媚似黄鹂。
莺初解语。
最是一年春好处。
微雨如酥。
草色遥看近却无。
休辞醉倒。
花不看开人易老。
莫待春回。
颠倒红英间绿苔。
一曲唱罢,响起一阵喝彩声,有起哄的叫着再来一曲的,于是不知哪辆马车上又唱了起来。
树绕村庄,
水满陂塘。
倚东风,
豪兴徜徉。
小园几许,
收尽春光。
有桃花红,
李花白,
菜花黄。
远远围墙,
隐隐茅堂。
飏青旗,
流水桥旁。
偶然乘兴,
步过东冈。
正莺儿啼,
燕儿舞,
蝶儿忙。
这一路倒也有趣,看风景听小曲,笑声,闹声,歌声,声声入耳。
长虫山半山腰有一家半山茶馆,半山茶馆有半山先生,半山先生多年前就在这长虫山半山腰建了这家茶馆,专门为出门郊游踏青的人,提供歇息的地方,既有吃食,也提供住宿,只是价格贵一点。
半山茶馆前面有一大块平地,十六辆马车依次停好,也占了一大半地方,从大门进去,半山茶馆的庭院很大,露天的,有花,有草,有树,三面是住宿的地方。
就是简单的茅草木房,应该是就地取材搭建的,但能在这长虫山半山腰建有这么多的木房,也不得不赞叹半山先生的眼光独特,思想与众不同。
一行四十多人,打破了庭院宁静,一时半山茶馆人声鼎沸,热闹异常,直到半山先生给大家安排好房舍后,才安静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