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奕没有了需要照顾的人,脚步加快。
他从女生宿舍出来,沿着校园主干道走到校门口。
发现朦胧烟雨中有一道轻盈如梦的倩影撑着伞伫立。
“在这站着干什么?”
“等你一起回家。”姜婉清柔和的声音透过雨幕,变得小了些。
楚奕不置可否,默然向前走。
在这个有伞的雨天,他不需要谁等。
如果这句话出现在前天晚上又会是截然不同的景象。
可惜...已经迟了。
姜婉清走在他的左侧。
但是两个人,两把伞,靠也靠不近。
始终隔着一段距离。
楚奕不说话,雨声横在两人之间。
姜婉清轻蹙的眉头始终化不开。
“明天我们再去一次你说的那间甜品店好吗?”
“早上我有课,下午有事情要办。”
“你自已去吧,反正我已经把位置告诉你了。”
楚奕没说谎,上午他确实满课。
下午要给宁学姐画一幅画,算是那个上千块钱键盘的回礼。
有没有时间,是个很主观的问题。
人总会把重要的事情排在第一位。
如果是从前的楚奕,无论如何都要陪她走这一趟的。
可是这样做又得到了什么呢?
楚奕把姜婉清排在第一位。
那姜婉清有没有把楚奕放在第一位呢?
应该是没有的。
否则那个雨夜楚奕不会等不到她。
好不容易挑起的话题就这样结束。
姜婉清欲言又止。
她很想跟楚奕聊些什么。
哪怕聊聊雨很大也好。
因为昨晚发的那句“晚安”,楚奕并没有回复她。
能从世界的一端联系上另一端的网络方式,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失效了。
聊天...是两个人的事情。
剩下的只有最原始,也是最有效的当面沟通。
若是见面了也不说话,那岂不是跟陌生人一样?
曾经有说不完的话,现在寂静无声。
姜婉清现在才意识到两人间不知何时出现的生疏。
只是楚奕在努力修修补补,一旦停止,就暴露无遗。
她连发起的话题都是楚奕推荐的甜品店。
一个人不能同时介入两个人的生活当中。
姜婉清在空闲时间和凌墨聊画画,去画室,去画展。
她就不可能了解楚奕的生活。
比如..楚奕加入了文学社,她不知道。
楚奕写了一本有关于两人的小说,
楚奕在约不到她的周末去付费学画画,
生日宴会上那束被拆开的玫瑰花,她都不知道。
回想那段青葱岁月。
那位穿着校服的少女可是连楚奕喜欢什么书籍,今天高不高兴。
为什么不高兴..
都一清二楚。
高中时,两人节假日去逛街。
少年和少女从未有过冷场。
他们从街头走到街尾,聊学习,聊最近遇到的烦恼。
彼此倾诉又彼此支持。
不住校的两人下了晚自习就骑着单车双双回家。
入睡前还给对方互道晚安。
那时楚奕一发过去,姜婉清就会回复。
心有灵犀。
到底是什么时候两人开始变的生疏呢?
大概是上了大学之后,凌墨出现在姜婉清身边开始。
楚奕因为专业的原因,无法像高中那样做她同桌,分分秒秒都在陪身边。
姜婉清和凌墨在美术上见解相通,越聊越投机。
用“知已”来形容两人再恰当不过。
于是潜移默化间,姜婉清的时间天平就慢慢地向凌墨倾斜。
与楚奕的伞正好相反。
她淡出了楚奕的生活,又哪里来的话题?
想要得到什么,就得先失去什么。
曾经他们之间的话题,比天上落下的雨点还多。
雨能下一整天,但不可能下十几年。
“既然你忙,那我明天去的时候,帮你买一份。”
姜婉清不愿意就此沉默,顺着这个本该结束的话题继续说下去。
“不用麻烦了。”
“而且我最近口味有变,不喜欢吃甜品。”
麻烦....
这个客套话,楚奕第一次对她说。
她感觉楚奕虽然就在身边,却有天涯与海角那么远。
心里刺痛。
谈话间,两人回到了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街道。
“伞就送你了。”
“雨停之后不必送来我家。”楚奕脚步不停,向家走去。
街道上的两把同款雨伞分道扬镳。
霎时间就剩下一把,显得更为萧条。
姜婉清看着楚奕离去的方向,她感觉自已被遗弃。
心里涌起无限的伤感。
其实不然...
是她先把楚奕扔在那个漆黑雨夜的。
或许楚奕送伞不是给姜婉清的,而是给曾经那位穿着校服的少女。
“我们就走到这吧。”
.....
陆馨回到宿舍。
美女们多多少少都有被淋湿。
她除外。
有人看到楚奕亲自送她回来了。
八卦之火熊熊燃烧。
“那位大帅哥不是追姜婉清的吗?”
“怎么今天亲自送你回来了?”
楚奕经常在美术系等姜婉清下课,长得又如此帅。
导致美女们对他印象深刻。
“难道说姜婉清选择了凌墨,他败下阵来,然后就转而追求你了?”
舍友的几句话让陆馨喜悦的心情跌下谷底。
其他的三位女生纠缠不休,一定要搞清楚。
“他..是我哥。”
这句话一出,女生们隐约觉得有哪里不对劲。
但又说不上来。
“陆馨,你说姜同学是选凌墨呢?还是选你哥呢?”
“我倒觉得你哥比凌墨帅多了,又贴心。”
“不过姜同学好像跟凌墨比较聊得来。”
“毕竟这届美术系就他们两人画画技术最好。”
女生们又不是瞎子,明白凌墨对姜婉清有意思。
至于楚奕,就更不用说了。
看姜婉清时充满柔情的眼神,连她们都觉得要化了。
对于这个问题,班上的女生都有在吃瓜。
楚奕以压倒性的票数获胜。
陆馨没有兴趣探讨这个话题。
只说了一句:“她不选我哥,是她的损失。”
三位女生互相对视一眼。
她们还是第一次听到陆馨用这种毋庸置疑的语气说话。
实际上,只有见过当年那位小男孩,是如何把那位小女孩捧在捧在手心的。
才懂得这是多么中肯的评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