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在跪的结结实实,磕头也磕的非常实诚,甚至当天晚上,额头上的红印还没消。
但其他人却只觉得羡慕。
虽然他们不是医师,但是,这是将死人救活的方法啊!
谁不想学?!
说句不夸张的,王在学会了这一招之后,日后走到哪里都会被奉为座上宾。
虽然柳医师也说了,不是每个刚死的人都能救,只适合于心脏骤停的人(虽然这个词他们听不太懂,只知道是心突然不跳了)也不一定都能救得活,但是谁不怕死啊?
若是身边能有这样一位医师在,日常干点什么都很有安全感。
郑三河羡慕的看着王在不停复习手上动作:“早知道,当初我也学医了。”
一名兵丁手里拿着野果子在吃,听到这话笑话他:“你家穷的底掉,怎么可能有钱送你去学医。”
其他行当或许只需要给老师卖苦力就行了,但医师这一行,那是学徒要老老实实给老师交上拜师费的。
所以王在刚拜师的时候,就想把自已的积蓄掏出来给柳意,只是被她拒绝了而已。
柳意练武回来就听到这话,她笑着鼓励郑三河:
“三河,你虽不是从小学的医,但也可以先从药郎开始,跟在王在身边学习。”
其余兵丁听到这话,立刻闭嘴。
他们虽然羡慕医师能治病救人赚钱,但真的让自已学的话,那还是不想吃这份苦的。
这些时日他们是亲眼看着王在和他的几个小徒弟忙里忙外,白天要分诊煎药,拾掇药材各种麻烦的炮制。
到了晚上还要写医案,认字学画背药材,尤其是王在,他还要将白日的病例誊抄在崭新纸张上,忙的真是除了吃饭睡觉,其他时间都脚不沾地,头不抬头。
反观兵丁们,因为毕竟不算是柳意手底下的人,只是被借出来的兵,柳意虽然使唤他们,但从不往死里使唤。
最多就是维持一下义诊秩序,跟着帮帮抬抬,累的时候不算多,而且也不用动脑子,还能吃上大鱼大肉。
他们是疯了,才会放弃现在的好日子,去当那辛苦无比的药郎。
药郎,不就是学徒吗?
哪个学徒不吃苦的,而且还不知道要学到什么时日才能自已行医问诊赚钱。
他们自觉自已不想去,便也有些同情郑三河,没想到这小个子兵丁却是一脸喜色:“真的?!大人,我真的可以跟在王医师身边做药郎吗?”
柳意含笑点头:“你若想来,等校尉回来,我与他说,把你要来就行了。”
“我想来!我想来的!”郑三河高兴的不行,连忙一溜烟跑到王在身边:“日后,我必定好好做药郎!!”
因为只是做药郎,柳意也没提收徒的事,于是也没有拜师的流程,总之这一日开始,郑三河这个在兵丁中不大起眼的小个子,就开始跟着王在他们一起活动了。
本来药郎就是学徒,要是他拜师柳意那大家还高看他一眼,结果谁也没拜师,就这么稀里糊涂学着。
兵丁中有笑话他傻的,也有同情他每日辛劳的,还有人给郑三河说:
“我看你每天跑来跑去,干的都是一些杂活累活,你要是后悔了,就跟柳医师说一说,不做药郎了,柳医师应该也不会与你计较。”
郑三河却是甘之如饴:“我做药郎做的好好的,为什么不做了?”
“你每天认药材对着那火炉熬药,脸都要熬成黑的了,还好好的呢?”
“我每天学了许多新东西,高兴着呢!”
兵丁们觉得郑三河怕不是傻了,也不再劝他,而是开始打赌他什么时候开始后悔,想要回来。
柳意看着,也不奇怪他们的反应,医师确实受人尊敬,但许多药郎一做就是二十几年,从小做还好,郑三河都这么大了,还来做药郎,在兵丁们看来,等到出师,那他可不就要要四十岁了吗?
古代人因为医疗环境落后,战乱天灾,以及居住和物质条件问题,平均年龄只有三十五岁,像是王在这种能活到五十岁的,还真不算多。
所以在这些兵丁们看来,就是郑三河这个药郎要一口气做到死,自然觉得不划算。
柳意问王在:“郑三河学的如何?”
王在不知道老师对郑三河的打算,斟酌着回答:
“他天分不算高,但也不算没有,好就好在愿意下苦功夫,做药郎,也算合格。”
这已经是看在郑三河勤劳肯干,什么都愿意学的份上说的话了。
要是真说天赋,郑三河还真没有,胜在态度踏实。
柳意猜到了。
虽然她穿越了,还有个系统金手指,但她又不是小说女主角,怎么可能随便拉个人来,对方就天赋异禀,是块学医的好苗子。
天才哪有那么多,更多的只是普通人罢了,郑三河就是这样的普通人。
不过好消息是,古代行医讲究天赋,现代医学却不管这个,现代医学那填鸭式的教学一股脑给郑三河塞进去,绝对够用了。
不过现在倒不急着干这些。
柳意只对王在说:“这些时日,多了许多想要送孩子来做学徒的,我有意收一些如郑三河这样的学徒,这件事,你来办。”
从军营里招人虽然也可以,但是一来真的愿意放下自已的当兵事业来做学徒的人少。
二来,也不好都挖校尉的墙角,还是要自食其力一下。
王在倒不奇怪招学徒,当医师嘛,手头总要有人使唤的。
尤其是那些医术高明的医师,每天忙着看病钻研都够忙了,难道还指望他们自已熬药煎药?给患者们讲怎么吃吗?
每个出名的医师,身边怎么会不跟着十几个徒弟药郎,多的,几十个上百个也是有的。
一般都身兼数职,负责挑拣药材,搬药切药熬药炮制药,背老师的药箱,做老师的马夫,当老师的厨娘,偶尔也要负责被老师骂一骂,或者踢上几脚。
王在犹豫了一下,还是问道:
“这次招学徒,老师是否要挑上一两个伶俐的,留在身边?”
这就是在问柳意要不要再收个徒弟了,毕竟她这样高明的医术,身边只有王在一个徒弟,还是有些少了。
那胡县的周医师,身边还有三个徒儿呢。
“我就不挑了。”柳意面上慈祥笑:“这两年,为师还是想把重心放在你这个亲传弟子身上,这些学徒,交给你来教。”
好不容易教出来王在这么一个能用的,她短时间内都不想再带人了。
尤其是从零教起,想想就累。
王在颇为不敢相信,再次大受感动。
他活了这么多年,还是头一次遇到跟徒弟保证两年不再收徒,就是为了能更好教导徒弟的医师。
王在又是眼泛泪花,深深一躬:
“老师慈爱!”
柳意将溺水已没了呼吸的孩童硬生生救活的事,早已以飞快的速度传遍了十里八乡。
对于不了解医师的百姓们来说,死人都能救活,这医师的医术那还用说吗?
这事实在是太过惊奇,非常适合传来传去,就连住在深山里的人家,都从货郎口中知道了这件事。
那胡县出了个神医,连已死之人都能硬生生救活。
“这神医啊,那真是一个菩萨心肠,为百姓诊病并不收钱,要不然啊,百姓们还真看不起呢。”
“你们知道神医为那刘员外家的公子诊病,诊费是多少吗?”
“六十两!!听听!六十两!买你一家子都还有许多剩余呢!”
山民们听得纷纷睁大眼,六十两,这数额,他们连做梦都不敢想,结果神医诊一次病就能赚上。
而如今,新消息又来了。
胡县神医要招收学徒,凡是十岁以上的,都可报名!
这消息一出,所有听过传闻的人,脑海里便第一时间闪过“死了的人都能救活”和“六十两”。
主要还是六十两。
这要是成了神医的学徒,日后,他们是不是也能挣上六十两啊?
不夸张,柳意要招学徒,整个胡县都轰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