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红楼,科举养成文曲星
穿越红楼,科举养成文曲星
当前位置:首页 > 历史 > 穿越红楼,科举养成文曲星 > 第89章 乡试前夕

第89章 乡试前夕

加入书架
书名:
穿越红楼,科举养成文曲星
作者:
宝宝爱喝奶昔
本章字数:
4534
更新时间:
2024-11-22

时光宛如潺潺溪流,悄然无声地流淌,转瞬之间,便已行至六月中旬。

天际的骄阳似火,散发着炽热的光芒,仿佛也在为即将来临的秋闱预热。

此时,距离那场决定无数士子命运的科举盛事,已然不足两月之期。

在这半年有余的漫漫时光里,林玉城仿若一位坚韧不拔的行者,在求学科举的道路上披荆斩棘,奋勇向前。

他拿出了昔日高三备战高考时那般炽热的精力与昂扬的精神,心无旁骛,全神贯注。

每日里,除去维持生命必需的吃饭与短暂休憩的睡觉时间,他再无丝毫懈怠与放松。

哪怕是那极为有限的闲暇时光,他也视作不可多得的良机,匆匆奔赴恩师贾雨村的宅邸。

贾雨村,这位曾在科举之途荣耀加身、高中进士的学界前辈,犹如一座巍峨的知识灯塔,为林玉城照亮前行的道路。

在那雕梁画栋的书房之中,贾雨村面对林玉城的虚心求教,总是不吝赐教。

他那沉稳而又睿智的声音,在静谧的空间里回荡,详细地剖析着答题的格式与规范,每一个要点、每一处细节,皆如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般,被他一一呈现于林玉城面前。

从文章的起承转合,到字句的斟酌推敲;从书法的笔锋走势,到文思的巧妙架构,无一遗漏,面面俱到。

真可谓是“真传一句话,假传万卷书”,贾雨村的每一句点拨,都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,开启林玉城心中一扇扇知识的大门,让他收获颇丰。

林玉城这般废寝忘食、刻苦攻读的模样,恰似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府学之中激起层层涟漪。

其他学子们目睹他的勤勉与执着,心中钦佩之情油然而生,纷纷以他为榜样,效仿其学习态度与方法。

一时间,府学之内学习之风盛行,诵读之声不绝于耳。

毕竟,这秋闱考试,绝非寻常考验,其竞争之惨烈,难度之巨大,堪称是千军万马竞相争抢通过那狭窄独木桥的生死之战。

据详实史料记载,清朝在长达 267 年的漫长岁月里,累计录取的举人数量不过 15 万之众,平均计算下来,每年得以高中的举人仅约 600 人。

而乡试作为科举之路上的重要关卡,每三年才举行一次,且每次乡试各省平均录取的举人数量亦不过 100 人左右。

然此数据仅为平均数,实际各省之间因地域、文化、教育资源等差异,情况大相径庭。

譬如山东,乃是闻名遐迩的考生大省,文化底蕴深厚,人才辈出,然其乡试举人名额却颇为有限,仅为 69 人。

而在清朝中后期,山东参加乡试的秀才人数竟多达约 15000 人,如此悬殊的比例,平均到每年,无疑是真正意义上的千里挑一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

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,刚过七月,京城便迎来了各地府学学子们的汇聚浪潮。

一时间,京城的大街小巷,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。

尤其是城内的客栈,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,房价节节攀升,其涨幅之迅猛,好似打劫一样。

尽管住宿费用已然高得令人咋舌,可众多学子依然趋之若鹜。

有些学子甚至还带着陪考的家人,如此一来,花销更是成倍增长。

但即便如此,京城的旅店民宿依旧是供不应求,家家爆满。

这股热潮不仅仅席卷了住宿行业,饮食店铺、书店等地亦是宾客盈门,一片繁荣景象。

饮食店铺中,各类珍馐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,吸引着学子们前来品尝,慰藉他们备考的疲惫身心;

书店里,琳琅满目的书籍堆积如山,从经史子集到科举时文,应有尽有,学子们穿梭其中,如饥似渴地寻觅着对考试有益的书籍资料。

整个京城的经济,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,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鼎盛时期。

临近考舍之处,更是热闹非凡,仿若一幅鲜活的文人百态图。

满街皆是身着长衫、头戴儒巾、操着官话的读书人。

他们或两两结伴,低声交谈着对考试的见解与忧虑;

或独自一人,手捧书卷,口中念念有词,行色匆匆地赶赴自已的住所或学习之地。

他们的眼神中,既有对科举成名的炽热渴望,又有对未知考试的些许忐忑不安。

在这股科举热潮之中,一些曾经在乡试中斩获佳绩、名震四方的老前辈们,也纷纷现身,趁着这股热潮举办各类文会。

此时的文会,已然褪去了平日里吟诗作赋、互相吹捧时的浮华与虚架子,摇身一变,成为了传授科举实战经验的重要场所。

这些老前辈们端坐在上,神色庄重,将自已多年来在考场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。

他们会详细地告知考生在考场中应当留意的各类事项,从入场的礼仪规范,到答题的时间分配;

从应对突发状况的策略,到调整考试心态的方法,事无巨细,一一叮嘱。

甚至还会凭借自已多年的经验与敏锐的洞察力,进行押题之举,更有所谓的“真题”神秘流出,引得众多学子们竞相追捧。

然而,其中亦不乏一些心怀叵测之人,打着传授经验的幌子,实则骗取考生钱财。

可叹那些单纯质朴、一心渴望在科举之路上有所建树的考生们,被人蒙骗却浑然不知,甚至在得到所谓的“秘籍”后还沾沾自喜,殊不知自已已然陷入他人的圈套。

林玉城也曾随着同窗好友,参与了几次这样的文会。

在文会之中,他聆听着前辈们的教诲,虽也收获了一些零星的知识与经验。

但相较于恩师贾雨村那精准无误、全面系统的查缺补漏与悉心指导,这些文会所得,不过是沧海一粟,意义着实不大。

在考试前夕,正当林玉城在书房中挑灯夜读,为即将到来的秋闱做着最后的冲刺准备时,一封来自林黛玉的书信翩然而至。

他轻轻展开那带着淡淡墨香的信纸,只见那娟秀的字迹如灵动的精灵在纸上跳跃,满是鼓励与期许之辞。

林黛玉在信中温婉地写道,愿他能在考场上镇定自若,心无旁骛,认真细致地答题,凭借自已的才华与努力,定能在秋闱之中金榜题名,荣耀而归,为林家争光添彩。

林玉城读罢来信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,那原本因备考而略显疲惫与紧张的面容上,亦露出了一丝坚定的微笑。

有了恩师贾雨村在背后全方位、无死角的鼎力帮衬,林玉城对于考试所需的笔墨纸砚、卧具、餐食、水壶等一应物件,自是准备得妥妥当当,万无一失。

此刻,他已然万事俱备,只待那秋闱之战的正式打响。

错乱章节催更!
返回
指南
快捷键指南
全屏模式
上下移动
换章
加入书架 字号
调整字号
A-
A+
背景
阅读背景
错乱漏章催更
  • 新书推荐
  • 热门推荐
  • 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