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着晋王、燕王的话,欧阳伦也是有些无奈。
“说实话,你们提到的事情并不是什么难事,按照全新的大明藩王以及封地管理制度,对于你们之间的贸易,朝廷整体上并不插手太多,主要还是以你们交易的意愿为主,毕竟在封地内,你们就是集中军政商三权为一体的最高管理者!”
“当然了,朝廷这边则是有最终的决定权,过去的确是由朝廷这边来协调,今后朝廷这边便只审批和监督,你们在做交易之前,提前打报告就是!”
“如此一来,可以满足你们贸易的便利,朝廷这边也会轻松很多!”
“我也希望你们的封地能够在你们的经营下发展得更好!”
“未来你们要想继续扩大封地范围,也就是对外扩展的话,你们也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武器等等!”
欧阳伦一番话下来,足以让晋王、燕王朱棣二人念头通达,连连点头。
“多谢姐夫!”
“这个规定是适用于我们所有的藩王么?”
“当然了,既然是藩王管理规定,自然是一视同仁,虽然大明还有不少内部藩王,不过他们若是想要去边疆,朝廷这边也是可以考虑的,毕竟今后大明藩王的封地理论上并不是固定的,看朝廷的方略和你们自己需求,如果你们累了,不想继续为大明开疆拓土,完全也可以申请调回内部疆域当藩王!”
欧阳伦继续道。
闻言,晋王、燕王朱棣二人眼睛也是越发明亮起来,如此人性化的管理规定,让他们很多顾忌都打消了!
不光是晋王、燕王朱棣,皇帝朱标此刻也是眼睛亮起来,如此一来,朝廷对于疆域的管理负担将会大大降低!他这个皇帝也能轻松许多。
“行了,你们要是没啥事就去忙吧,接下来你们的事情可不少,年终同样是有考核的,虽然身为藩王,不会像官员一样被罢免,但是等排行榜出来,发现自己排在最后,这不光少了年终分红,同样这脸面也过不去!”
欧阳伦摆摆手,直接赶客。
晋王、燕王朱棣自身问题和困惑得到解决,也想着回各自的封地好好大干一番,给欧阳伦行礼之后,就走了!
“二位皇弟下去后,记得给其他皇弟都说说,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干就是!朕和朝廷永远是你们的靠山!今后需要什么也只管跟朕提,能帮的朕一定帮!”朱标笑着道。
藩王扩张封地,等同于他扩张疆域,藩王发展经济,等同于他发展经济....他这个皇帝简直就是躺赢,只要他这个皇帝乃至后代皇帝不昏庸,就不会将一副好牌打烂!
“请皇兄放心,臣弟等一定不辜负你和姐夫的期望!”
“年终藩王评比,我燕国必将第一!”
“哼哼,等我几座钢铁厂扩产,说不定经济实力很快就会赶上来!”
“晋国想要追上我燕国,那还得再努力几年!”
“也不用,回去谈合同的时候,钢铁价格我打算上涨一些。”
“卧槽!二哥你这也太狠了。”
“嘿嘿,都是生意嘛,放心...只是微微涨,但是质量我保证给你最好的!”
“二哥,这样...咱们等会去天上人间放松一下,弟弟我请客,咱们好好把这钢铁合同谈谈...”
.....
听着晋王、燕王朱棣之间的对话,欧阳伦微微一笑,目前看来藩王管理制度的改革还是比较成功的,不过欧阳伦也清楚,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,都没有一个完美的制度,有的只是因地制宜的办法,如今的藩王制度或许在现在很有用,能够大幅度调动藩王的积极性、能够加速大明发展、能减少朝廷负担...可以说哪哪都好,但是未来大环境发生改变,或许又会不一样起来!
人力有限,哪里能考虑那么长远,办法是死的,人是活的,说不定到时候又有更好的办法!
“诶?皇帝大舅哥,你还有什么事情么?”
欧阳伦发现皇帝朱标似乎并没有要走的意思,忍不住翻了个白眼。
朱标看到欧阳伦翻白眼的样子,非但没有生气,反而是笑了起来,“妹夫,父皇让你来处理藩王的事情,真是太对了!”
“只是让藩王成为封地的军政商三权最高掌控者,会不会到最后变成尾大不掉的情况?!”
“这问题是你想问,还是我那太上皇岳父想问的?”欧阳伦平静开口问道。
“额...都有!”被欧阳伦揭穿,朱标有些尴尬。
果然是老朱那个老家伙让朱标来问自己,欧阳伦之所以猜出来是朱元璋让朱标来问这个问题,主要还是因为以朱标的性格并不会太担心这个,毕竟朱标对自己的弟弟都很信任,也不相信弟弟们会和朝廷做对抗甚至造反什么的。
但是老朱不一样,人家可是从乞丐一路杀上皇帝位置上来的,看到过太多的兄弟、父子为了权势竞争,自然是担心这一点!
“妹夫,父皇对于你拟定的藩王管理制度十分的满意,就是有点担心这个...毕竟历朝历代,藩王权利过大,最后导致尾大不掉,甚至发生叛乱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,朕自然是劝说父皇不用担心这点,弟弟们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!”朱标连忙解释。
“然后我那太上皇岳父肯定跟你说,你朱标在的时候,你那些个弟弟自然是不会,但要是你不朱标不在了呢?你儿子继位,你的那些个弟弟还会一样的安分??毕竟叔叔打侄子也不是不行!”
“你儿子在那些个如狼似虎的兄弟面前,怕是有些不够看吧!”
“这....”听到欧阳伦这番话,朱标直接傻眼了。
朱标傻眼的原因主要有两点,这第一点是朱元璋的确跟他说过这些,朱标自己的确对那些个弟弟没啥担心的,可他朱标的儿子的确就不一样了,这第二点那就是欧阳伦说的远比朱元璋跟他说得更为深刻!
说实话,即便是朱元璋跟他提到他儿子如何面对未来的亲叔叔藩王,可朱棣依旧没有太担心,毕竟自己的儿子无论是朱雄英还是朱允炆,和一众藩王的关系都相当的不错,可是听到欧阳伦所言,就感觉欧阳伦仿佛是知道未来的情况一样,说得十分的真实!
再加上欧阳伦的“辉煌战绩”,即便是朱标此刻也不得不动摇起来。
“妹夫,还请你务必教朕啊!”朱标连忙道。
“哎——”此刻即便是欧阳伦也不得不叹息一口,对于未来之事,他虽然知晓,但也不能直接告诉朱标,你死后,你儿子继位,到时候朱棣会起兵造反,夺了你这一脉的江山!
说了如何?难不成让朱标直接就去将朱棣杀了?先不谈朱标信不信,就算信了,以朱标的性格多半还是下不去手!
再说了,如今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,朱标会不会英年早逝还两说,朱标和朱雄英父子二人都被欧阳伦捞过一次,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朱雄英日后会继位,那就没有朱允炆什么事情了,没有朱允炆的骚操作,朱棣会不会反...这点也值得商榷。
所以此刻,面对这样的担忧,即便是欧阳伦也没有很好的办法。
“这有什么好教的!”
“我的皇帝大舅哥,你觉得现在你的那些藩王弟弟会反么?”欧阳伦开口问道。
“不会。”朱标摇摇头,非常坚定的开口。
“那你觉得等你驾崩,你儿子继承皇位后,你的那些个藩王弟弟会不会反?”欧阳伦继续问道。
“应该也不会吧...这...太长远的事情,朕无法判断。”朱标明显有些纠结的摇摇头。
“巧了,我也不知道!”欧阳伦摊摊手,“未来的事情谁又说得清楚呢,起码现在没有藩王造反,并且一切都朝着变好的方向在发展,你又何必提前给自己找烦恼呢!”
“今日因种未来果,现在做好了,未来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太差!”
“得得,为了安慰你,我都给你扯起佛法来了!你要是实在是想不通,就去找个得道高僧问问,他们才是最顶尖的大忽悠,咳咳..是大智慧,有他们开导你,你肯定就能想通了!”
“不用去找得道高僧,朕已经明悟了,多谢妹夫指点迷津!朕险些没法走出这个困境!”朱标真诚感激道:“朕只需要把自身的责任履行好,身后之事自有身后之人去做!”
“额...我也就是随便说说,你能想通就好!”欧阳伦点点头,“不过你一定要多注意身体,我老是听小李子说你通宵批阅奏章,身体可是自己的!”
“嗯嗯,多谢妹夫关心,朕会注意的。”朱标连连点头。
“知道就好!”欧阳伦颔首,接着欧阳伦就打算继续去钓鱼,不过他却发现朱标似乎还是没有走的打算,“不是....皇帝大舅哥你该不会还有事吧?”
“咳咳,妹夫说对了,朕还真有一件,想要继续问问妹夫。”朱标有些不好意思道。
“服了,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你能当上这皇帝,根本不是我推荐有功,而是你自己争取来的!”欧阳伦直接吐槽道。
“妹夫这是何意?当初若不是你极力推荐,父皇定然不会让朕提前继位的。”朱标有些疑惑。
“原本咱也是这样想的,不过看到你如此拼命的工作,而我那太上皇老丈人日子越来越潇洒,我觉得他就是看中你不要命的工作态度,如此一来,他又能掌控全局,还能得到空闲,还能让你得到充分锻炼,啧啧,这算盘打得太精明了!”
欧阳伦越想,越觉得这个可能性越大,朱元璋这老头太精了。
额...
朱标觉得欧阳伦说得很对,不过讨论的毕竟是朱元璋,他也不好多说什么,只能是默认。
“行了,咱不说这个了,你还是说说你的问题吧。”
欧阳伦开口道。
“妹夫,是这样的,朕越是了解那些尸位素餐、无能办坏事之人,心里就越是不舒服!恨不得立马将这些人给踢出大明官员队列当中,让他们处于关键位置,这和将蛀虫放在房梁之上有什么区别?!”朱标愤愤不平道:“之前朕想动手,不过由于要征伐北元,朕就忍了!”
“现在征伐北元之事完成,就连蓝玉还有蓝玉义子的那些罪行都给处理了,现在肃清朝廷、整顿吏治,应该可以了吧!”
说完,朱标用期待的目光投向欧阳伦。
朱标心里很清楚,整顿吏治,牵一发而动全身,属于是历代帝王颇为难做的事情,相当于是直接和官僚集团开战,赢了,不仅可以让大明官场变好,效率变高,而且还可以极大的稳固他朱标的地位,那些尸位素餐、无能的官员被清理掉,朱标就可以提拔安排有能力的官员接替,这些官员将会成为朱标的忠实簇拥,输了,他朱标面临的是帝王威严降低,官僚集团的进一步钳制!
可以说,整顿吏治,是好处很多,风险也很大的事情。
这也是朱标一而再,再而三来询问欧阳伦的原因,一方面是想着欧阳伦能够给他把把关,另外一方面以欧阳伦如今的地位和影响力,只要能得到欧阳伦的支持,那他这次整顿吏治就能成功一半!
就在朱标万分期待的注视下,欧阳伦缓缓点头,“当然没问题。”
然后继续道:“户部这边本身就按照每年官员的言行、政绩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分,这部分数据到时候我让郭整理一番后给陛下送来,陛下还可以找吏部要一份,最后综合处理!”
说完,欧阳伦看向朱标,认真道:“大舅哥,你和我那岳父相比,更为仁德,说不好听的....就是心慈手软!”
“仁德是皇帝必备的品质,不过有些时候...手段该硬也需要硬一些!得让百官怕你、惧你!”
“之后再施以仁德之策,效果翻倍!”
听完,朱标点点头,“妹夫所言,朕谨记于心!”
虽说朱标嘴上答应,不过朱标心里还是认为只要怀以仁政,百官、百姓都会信服于他.....